标题:【讨论】历史为何如此相似——从三门峡到三峡工程
作者:屡战屡败
时间:5/30 00:56
题,把目标集中到“上游减沙”上。只要黄河上游不再来沙,水库淤积的问题岂不就不再是问题?
但如何减沙呢?好大喜功的浪漫家给出的药方是“水土保持”。上游水土保持住了,沙就不会流到黄河里了。所以水土保持能否奏效,直接关系三门峡工程的能否上马。然而浪漫家们的“水土保持”是在书面上实现的。在向苏联方面方提出的《技术任务书》里,关于泥沙,中方给出的数据是:到1967年,来沙可减少到50%;50年之后,可减少100%。连以豪迈著称的“苏联老大哥”对这种数据都消受不了了。苏联专家就此提出的修改意见是:“水土保持的措施估计得低些,是比较审慎的”,然后就象小学生做算术题一样,笔下一动就将1967年来沙改为“减少20%,50年后减少50%”。
今天,也就是从那时算起40年之后,如果你有机会去陕西、山西的黄土高原看一看,你会看到水土流失有增无减;而如果你接着旅行到豫、鲁一带,看到的是一年大部份时间里,大片干涸的河滩间重浊的黄流在缓缓地爬动——黄河已经变成一条季节性河流,在1975到1990的15年间,断流19次。近年则一年就断数次。
1955年夏天,在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,三门峡工程经全体人大代 ..
下页 上页
回复本帖|发新话题
回复列表 (5)
#1 杞人忧天而已.所有的发展是要 ..
[每当想起你 6/3 13:33]
#2 他们也得到了政府的补偿啊!
[腹股沟 6/9 12:48]
#3 有些损失是无法补偿的!
[风之无语 6/9 17:56]
#4 为了国家的利益,牺牲一下,也 ..
[与螂共舞 6/9 21:19]
#5 牺牲太大了,而且现在看来,还 ..
[clausena 8/5 09:59]
<<下一主题
>>上一主题
返回版块